黔水资〔2021〕37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夯实水资源管理基础,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按照《地下水管理条例》规定,省水利厅联合省自然资源厅研究制定了《贵州省地下水管控指标》,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抓好落实。
附件:贵州省地下水管控指标
贵州省水利厅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2021年12月9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强地下水监督管理,加快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动贵州省地下水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根据《地下水管理条例》和《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工作的通知》(办资管〔2020〕30号)相关要求,省水利厅联合省自然资源厅制定了贵州省地下水取用水量控制指标、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标和地下水取用水计量率、监测井密度、灌溉用机井密度等管理指标。
贵州地跨长江、珠江两个水资源一级区,全省面积17.62万平方千米。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岩溶发育强烈,地表水、地下水交互频繁,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49.7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174.4亿立方米,珠江流域75.3亿立方米。各市(州)地下水资源量详见表1。
贵州省2019年取用水总量108.6亿立方米,地下水用水总量2.38亿立方米,地下水开发利用量占地下水资源量249.7亿立方米的0.95%,全省地下水开发程度较低。
本次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标工作单元共5个,分别为贵阳市城区、遵义市城区、安顺市城区、凯里市城区、六盘水市城区(以下简称五城区)。贵州属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补给速度快,水位恢复时间短,五城区地下水水位变化主要受降水影响,2005-2019年均处于正常自然波动范围。
根据水利部2012-2014年开展的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成果,省水利厅2016年开展的以2005-2015年为评价期的全省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成果,贵州省不存在地下水超采区,因此本次工作不确定超采区地下水位控制指标。
按照分级管控原则,省级指标只分解到市(州),各县(区)管控指标由市(州)分解,因此地下水取用水量控制指标以9个市(州)级行政区为工作单元。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标选取研究程度较高、基础资料相对丰富的五城区作为地下水水位控制区域,详见表2。
(一)可持续利用原则。
(二)因地制宜原则。
(三)统筹兼顾原则。
(四)适时调整原则。
现状水平年采用2019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25年,远期规划水平年为2030年。
贵州地下水取用水量控制指标确定方法采用规划分析法,以《全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2016-2030年)》确定的贵州地下水取用水量控制指标为上限,结合国家和贵州省已经印发的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现状确定,即贵州省2025年、2030年地下水取用水控制量均为4.68亿立方米。
(一)贵州省各市(州)地下水现状开采量均小于地下水可供水量,本方案按照国家、省已批复的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中明确的地下水取用水总量3.23亿立方米,分配到各市(州)。
(二)考虑到贵州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频繁,机井取水与岩溶天窗、岩溶暗河取水界定困难,对全省取用水总量指标中1.45亿立方米水量,调整作为地表水或地下水未明确水源类型水量,未来根据需要,可作为地表水或地下水统筹使用,各县(市、区)需要使用未明确水源类型水量的,由具有管辖权的市(州)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申请,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结合各地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流域控制指标进行调配。详见表3-表4。
贵州无超采区。贵州未超采区选取研究程度较高、基础资料相对丰富的五城区作为地下水水位控制区域,确定工作单元2025年最大、最小、平水年控制埋深值。
贵州共有各级监测点429个,国家级监测点277个,省级监测点152个。其中水位监测井277个,占总数的64.57%,其中省级水位监测井30个,国家级(水利部门)水位监测井48个,国家级(自然资源部门)水位监测井199个。详见表5。
对五城区14个监测井地下水控制水位指标进行分析计算,确定2025年五个主城区地下水位管控指标。其中:贵阳市云岩区最大控制埋深为16.5米,遵义市红花岗区最大控制埋深为14.9米,安顺市西秀区最大控制埋深为7.8米,黔东南州凯里市最大控制埋深为17.6米,六盘水市钟山区最大控制埋深为12米。详见表6。
根据《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技术要求(试行)》,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的局部重点防护区主要指重点泉域、生态脆弱区、海水入侵区、盐碱化易发区。贵州地处西南内陆,水资源相对丰富,境内无重点泉域及草甸绿洲,无海水入侵及盐碱化易发区,因此无需确定局部重点防护区水位管控指标。
2019年,贵州已完成《长江流域取水工程(设施)核查整改提升》工作,城镇和工业地下水取用水量在1万立方米以上的用水量已实现全部计量,计量率为100%。2019-2020年贵州省对年取水年5万立方米以上的取用水户实施了取用水在线计量监测,因此年取用水量10万立方米在线计量率为100%,详见表7。
贵州农业用地下水多为引泉灌溉,虽然集中实施了一批灌溉利用机井工程,主要作为特殊干旱时期农村人饮水应急备用水源。不需要确定地下水农业取用水计量率。
根据《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技术要求》及《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GB/T51040-2014),结合贵州地下水监测井分布现状及《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地下水监测部分》,确定各市(州)地下水监测井密度,详见表8。
贵州属于岩溶山区,地下水系统以溶洞-管道组合为主,地表地下交换频繁,同时根据灌溉现状,贵州目前不存在机井抽水灌区,不再确定灌溉用机井密度。
水资源分区 |
行政分区 |
面积(km2) |
地下水资源量(亿m³) |
|
一级 |
二级 |
|
|
|
长江区 |
金沙江石鼓以下 |
毕节市 |
4888
|
7.90 |
|
宜宾至宜昌 |
毕节市 |
3022.9
|
3.91 |
|
|
遵义市 |
10779.1
|
12.64 |
|
乌江 |
毕节市 |
17698.9
|
24.21 |
|
|
六盘水市 |
2184.3
|
3.15 |
|
|
安顺市 |
2794.4
|
3.88 |
|
|
遵义市 |
19983.2
|
26.46 |
|
|
贵阳市 |
7565
|
12.28 |
|
|
黔南州 |
4922.1
|
8.50 |
|
|
黔东南州 |
535.5
|
0.85 |
|
|
铜仁市 |
11124
|
16.13 |
|
洞庭湖水系 |
黔南州 |
2664.8
|
5.00 |
|
|
黔东南州 |
20706.5
|
35.41 |
|
|
铜仁市 |
6878.7
|
14.08 |
|
小计 |
115747.4 |
174.40 |
|
珠江区 |
南北盘江 |
黔西南州 |
15208.7
|
20.74 |
|
|
六盘水市 |
7729.6
|
10.18 |
|
|
毕节市 |
1243.2
|
1.25 |
|
|
安顺市 |
4451.8
|
5.71 |
|
红柳江 |
安顺市 |
2021
|
2.66 |
|
|
贵阳市 |
468.9
|
0.62 |
|
|
黔西南州 |
1595.7
|
2.04 |
|
|
黔南州 |
18606.3
|
22.27 |
|
|
黔东南州 |
9095.1
|
9.82 |
|
小计 |
60420.3 |
75.29 |
|
全省合计 |
176167.7 |
249.69 |
序号
|
水位控制工作单元名称
|
水位控制工作单元编号
|
地级行政区
|
县级行政区
|
1
|
贵阳市主城区 |
贵阳市云岩区-01 |
贵阳市
|
云岩区
|
2
|
六盘水市主城区 |
六盘水市钟山区-01 |
六盘水市 |
钟山区 |
3
|
遵义市红花岗区 |
遵义市红花岗区-01 |
遵义市 |
红花岗区 |
4
|
安顺市主城区 |
安顺市西秀区-01 |
安顺市 |
西秀区 |
5
|
凯里市主城区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01 |
黔东南州 |
凯里市 |
表3 地级水资源区地下水水量管控指标表
单位:万m³
序号 |
地级行政区 |
水资源区 |
现状水平年 |
2030年 |
1 |
贵阳市 |
乌江 |
2761 |
2847 |
2 |
贵阳市 |
红柳江 |
124 |
127 |
3 |
六盘水市 |
乌江 |
140 |
559 |
4 |
六盘水市 |
南北盘江 |
202 |
1016 |
5 |
遵义市 |
乌江 |
945 |
3315 |
6 |
遵义市 |
宜宾至宜昌 |
344 |
468 |
7 |
安顺市 |
乌江 |
2431 |
2765 |
8 |
安顺市 |
南北盘江 |
1566 |
3425 |
9 |
安顺市 |
红柳江 |
1631 |
6 |
10 |
毕节市 |
乌江 |
1627 |
3619 |
11 |
毕节市 |
宜宾至宜昌 |
71 |
132 |
12 |
毕节市 |
金沙江石鼓以下 |
0 |
0 |
13 |
毕节市 |
南北盘江 |
0 |
64 |
14 |
铜仁市 |
乌江 |
1794 |
2597 |
15 |
铜仁市 |
洞庭湖水系 |
797 |
1501 |
16 |
黔西南州 |
南北盘江 |
6160 |
2495 |
17 |
黔西南州 |
红柳江 |
0 |
0 |
18 |
黔东南州 |
乌江 |
0 |
137 |
19 |
黔东南州 |
洞庭湖水系 |
1096 |
4218 |
20 |
黔东南州 |
红柳江 |
12 |
260 |
21 |
黔南州 |
乌江 |
285 |
1260 |
22 |
黔南州 |
庭湖水系 |
568 |
882 |
23 |
黔南州 |
红柳江 |
1246 |
607 |
小计 |
长江区 |
12859 |
24300 |
|
|
珠江区 |
10941 |
8000 |
|
贵州省 |
|
|
14500 |
|
合计 |
|
23800 |
46800 |
单位:万m³
序号 |
地级行政区 |
现状水平年 |
2030年 |
1 |
贵阳市 |
2885 |
2974 |
2 |
六盘水市 |
342 |
1575 |
3 |
遵义市 |
1289 |
3783 |
4 |
安顺市 |
5628 |
6196 |
5 |
毕节市 |
1698 |
3815 |
6 |
铜仁市 |
2591 |
4098 |
7 |
黔西南州 |
6160 |
2495 |
8 |
黔东南州 |
1108 |
4615 |
9 |
黔南州 |
2099 |
2749 |
小计 |
23800 |
32300 |
|
10 |
贵州省 |
|
14500 |
合计 |
23800 |
46800 |
注:其中14500万m³为未明确水源类型水量,不分配至行政区和流域地下水水量管控指标。
序号 |
工作单元名称 |
工作单元编号 |
国家级监测点 (水利部门) |
国家级监测点 (自然资源部门) |
合计 |
1 |
贵阳市主城区 |
贵阳市云岩区-01 |
1 |
13 |
14 |
2 |
六盘水市主城区 |
六盘水市钟山区-01 |
1 |
6 |
7 |
3 |
遵义市红花岗区 |
遵义市红花岗区-01 |
1 |
4 |
5 |
4 |
安顺市主城区 |
安顺市西秀区-01 |
4 |
19 |
23 |
5 |
凯里市主城区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01 |
3 |
9 |
12 |
合计 |
10 |
51 |
61 |
序号 |
地级行政区 |
管控单元 |
工作单元编号 |
平均埋深(m) |
||||||
|
|
|
|
现状 |
多年平均 |
历史最大 |
历史最小 |
2025年年末地下水最大埋深控制指标 |
||
|
|
|
|
|
|
|
|
连枯情景 |
连丰情景 |
平水情景 |
1 |
贵阳市 |
贵阳市 主城区 |
贵阳市云岩区-01 |
14.1 |
14.3 |
15.7 |
12.4 |
16.5 |
12.5 |
14.8 |
2 |
六盘水市 |
六盘水市主城区 |
六盘水市钟山区-01 |
9.0 |
9.7 |
11.7 |
8.1 |
12.0 |
8.1 |
10.2 |
3 |
遵义市 |
遵义市 主城区 |
遵义市红花岗区-01 |
13.5 |
13.4 |
14.5 |
12.4 |
14.9 |
12.4 |
13.9 |
4 |
安顺市 |
安顺市 主城区 |
安顺市西秀区-01 |
6.1 |
6.3 |
7.2 |
5.3 |
7.8 |
5.4 |
6.8 |
5 |
黔东南州 |
凯里市 主城区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01 |
13.3 |
14.0 |
17.1 |
10.9 |
17.6 |
10.9 |
14.5 |
单位:%
地级
行政区
|
城镇和工业
|
|||||
|
年取用水量1万m³以上地下水
取用水户计量率
|
年取用水量10万m³以上地下水
取用水户在线计量率
|
||||
|
2019年
|
2022年
|
2025年
|
2019年
|
2022年
|
2025年
|
贵阳市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六盘水市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遵义市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安顺市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毕节市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铜仁市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黔西南州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黔东南州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黔南州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单位:眼/1000km2
地级行政区
|
非超采区地下水监测井密度指标
|
|
|
2022年
|
2025年
|
贵阳市
|
5
|
5
|
六盘水市
|
2
|
2
|
遵义市
|
1
|
2
|
安顺市
|
5
|
5
|
毕节市
|
2
|
2
|
铜仁市
|
3
|
3
|
黔西南州
|
2
|
2
|
黔东南州
|
3
|
3
|
黔南州
|
2
|
2
|